喻红:幻象与真实

长征空间将推出喻红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2020年9月16日下午12时正式启动,开放至2020年9月30日下午12时。此次线上展厅介绍和展示喻红共八幅作品,呈现她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以平行建构的方式感性地糅合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联结空间概念与日常生活景象、游弋于幻象和真实之间,最终关心的仍旧是在群体中人性的处境。

展览现场:“喻红:平行世界”,2015,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 

只有当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绘画作品所叙述的情感与历史照片的区别时,

我们才能够真正进入到它所传达的个人情感体验的世界。

 ——内容节选自Nicole Hess《关于喻红作品的叙述与解读》,画册《目击成长》

性别角度中的觉醒——喻红:“她”系列

继2002年《目击成长》系列启动后,喻红在2003年开始创作另一个主题——《她》系列。

喻红的《她》系列,把对女性处境的关注更加凸显出来,展现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女性的生活,以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境遇、不同知识背景的女性作为表现对象,以肖像的方式管窥她们真实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感受她们的生活方式的痕迹。《她》系列中的人物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世界、时代和事件都要通过她们个体的生活而反映出来,尊重个体自身的生活意义,哪怕是最为卑微的生活,以及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生命的觉醒。——内容节选自夏可君,《喻红的“她系列”:图像的迷宫与个体的真实》

喻红认为图片和绘画的并置对比使个人与社会,历史与当下有了多重的目光。时间线索的加入使人有机会跳离现在。重新回头看到生命中那些让人感动的东西。毫无疑问,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观念性。但这些观念不是空洞的纯理性的,它有很多可触摸可品味的东西。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更多的可解读性。

作品中的影像部分展现了理想世界中的精神追求和表现欲望,揭示出人们在影像中的表情是虚拟的和理想化的,与日常生活中的表情是不同的。喻红将这两种现实用影像与绘画并置在同一视觉中,以全面陈述“她们”的影像生存。——内容节选自“翟永明-喻红”访谈;邢杰,画册《别样的喻红》,2006年

自我意识中的观察——喻红:“肖像”系列

喻红曾说过,“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视角里。我很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无论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过去的还是未来的。”策展人杰罗姆·桑斯描述“肖像”系列作品通过反复描绘自己、家人、朋友,观察人是如何在这个世界里成长,变化和生存,展现了极具表现力的、和真人等大的人像作品,激发出作品与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连接。

在 “肖像”系列的创作的过程中,喻红与作为肖像模特的朋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将访谈的影像记录、剪辑制作成型为纪录片《十个朋友》,产生了喻红和被采访者的对话、观众与绘画中人物的对话,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以这种“人和人”之间对话的方式深入地呈现出来。——内容节选自“江梅-喻红”访谈,2007

《一个人的天空》

2019

布面丙烯

230 × 270 cm

问询Inquire

在《一个人的天空》中喻红刻画了中国著名的音乐人、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在纪录片的采访中他谈到在音乐这条道路上的挣扎与坚持,新时代中仍旧不放弃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诚恳,在这片名为音乐的天空下坚守着一个人的理想与信念。

《十个朋友》纪录片,张亚东片段

《内腔》

2019

布面丙烯

230 × 270 cm

问询Inquire

艺术家张爽出生于中国北京,她于中央美术学院取得艺术学士(中国画)学位之后,前往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及东京艺术大学深造,随后自2003年起她举家于美国定居。张爽的艺术创作伴随着她个人经历的转折,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几段求学与生活生涯,在采访中她也谈到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与生活际遇之下,是如何发生了持续的思想裂变,并体现在她近年来的众多创作之中。

《十个朋友》纪录片,张爽片段

1989年喻红第一次画张爽,《灰色肖像》,布面油画,龙美术馆收藏

展览现场:“张爽个展:软体”,2018,万营艺术家空间,河北,石家庄(图片来源于网络)

“0-Viewpoint”(0-视点) 系列是张爽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主题创作,关注身体与自身内在的心理变化,着重表现了-种与身体有关的情感和心理反射。从某种程度上说,“0-视点”是张爽调适自己与外界关系的心理坐标,也是所有潜意识的一个系统的表达出口。如果说“0视点”是艺术家开始关注真实的个体身体和身份的起点,那么这之后她又由此从个体逐渐走出,开始质疑文化语境、价值体系和权力结构,以及对复杂人性的探究,这种自我审视也构成了“0-视点”一条深邃的流动性的线索。

艺术家张新军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张新军2005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硕士学位。在这段时间的艺术实践中,他对绘画与身体的距离感保有不确定性疑问,意识和经验的协调性技能让他感到局促,身体的物理消耗或劳作体验使他抛开意识的游离而更接近于动和做的自然。

《十个朋友》纪录片,张新军片段

张新军,《绿窟窿》,2015,帆布,金属

张新军,《舟》,2012,行为

张新军,《矿》,2017,木头,螺丝,墨水,泥土,稻草

张新军的作品《绿窟窿》是他运用数学几何的办法将他偶得的物体或空间按照特定比例放大,借助绳子的牵拉,作品缓慢被支起,成为又一个物体或空间。

张新军作品《舟》则发生在环形铁路。从黑桥一段可攀越进入的铁路开始,他用木舟和浆在一条铁轨上滑行,另一条铁路有火车运行,木舟的运动方向和火车相对。行为持续两小时,在铁路和马路交叉处停止。

作品《矿》由粘土块和“煤块”组成、粘土块,或“身体泥土”作品是艺术家用自己身体压制定型成肢体之间负空间的三维印记,比如他的腋窝,或在他紧握手时指间的空隙。展现出他对于生活、自身的身体,以及他周遭环境所带有表演性的游牧的观察。

虚实空间中的混沌 ——《白马》《城市边缘》

“喻红的绘画是一种历史绘画,但这些画作并不遵循普世的历史时间。相反,它们呈现了多重宇宙的困境,每一个宇宙都是真实的,但没有一个通用的。与现实主义共存的是不可思议的场景与不可能的物理作用。我们看到人群、地方、山峦、火焰,还有云朵,但没有一样事物的表现符合我们对世界应该所是的认知。”—— 内容节选自《历史的时间与众神的时间》,亚历山德拉·孟璐(Alexandra Munroe)

《白马》

2019

布面油画

225 × 212 cm

问询Inquire

在喻红的新作中,喻红深入研究了绘画史上的经典动物母题——马,试图建立传统文化符号在自身创作中的象征结构。画面中,“汗血宝马”对应的“形”与“色”在喻红笔下同时显现,她保留了“马”的形态,而将“白”处理成一种肤色特征,实则不乏为艺术家自身内心形象的隐喻,“宝马”向天空中跳跃飞翔,画面中的“马”形象大于左侧的黄山,这样的画面结构处理和安排不同于一般的大山大河的描绘,体现了在当下社会的大环境中,以人为本,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主人翁精神。无论是社会、自我或是哲学命题,绘画始终是喻红回应和探索周遭世界的方法论。

《白马》局部细节图

《城市边缘》

2019

布面油画

270 × 230 cm

问询Inquire

“当我们离开现实生活的世界,身处云端俯瞰世界的时候,依然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疲惫、惊悬、色情、犯罪、孤独纠结在眼前,它们杂糅的云雾、闪电、爆炸向周围迸裂开去。这种景象也许可以说是一种重生,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重生和毁灭或许仅仅是一阵烟雾而已。在整个当代社会,我们感到失去了秩序,失去了稳定,无法判断,无法确定,太多事物同时共存,我们的身体无法适应这些变化。”这是喻红在自述其绘画时所表达,但喻红不只是在图绘时间现实失控所产生的戏剧场景,而是在描绘她个人对未来感到焦虑的精神状态,一种黑暗的“魅”。——内容节选自“喻红”自述;《历史的时间与众神的时间》,亚历山德拉·孟璐(Alexandra Munroe)

《城市边缘》局部细节图

娑婆世界中的万相 ——《坤乾》

作品《坤乾》完成于2014年,是喻红在准备2015年苏州博物馆个展阶段的关键作品,是她对联结空间概念与日常生活景象的尝试,以更戏剧性的方法传达生活中充斥的不确定性,寓言般地游弋于幻象和真实之间,是喻红绘画阶段的转折点,藉由艺术家独具的丰沛想象力的同时,亦传递了看似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文化,最终作为一个共同体,在许多部分其实是互相影响和纠结的观点,喻红以平行建构的方式感性地糅合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最终关心的仍旧是群体中作为人的处境是支撑喻红作为艺术家创作不间断的关键点。

《坤乾》呈现于喻红个展“游园惊梦”,201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喻红在2019年于上海龙美术馆个展中提出“娑婆之境”该主题概念,这是喻红个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表达。该概念来源于佛教,意为“需要承担忍耐的世界。” 这个“世界”即为我们的世界,其中每个遭受痛苦的人都是自我欲望的囚徒。在传统印度宇宙观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生命的到来,是为了其前世所为而在今生忍受艰难困苦。“娑婆之境”既是人类以退为进的抵抗,也是人类渴求在逆境中超越伤痛的寄托。

以“当下”封存“过去”并预示“未来”,编织无序性的时间与空间的去窥探敏感脆弱无助真诚的人性。通过对历史的挪用和想象,将各种事件停滞在互不相让的时间与空间之间——古代中国、现代欧洲、当代城市、未来灾祸。喻红召唤自然的与历史的事实,包括在网络图像流中随机捕获的真实人物形象,却将这一切置于历史与自然边界之外的一处宏大场景中,一处夹在真实与幻象中的“娑婆之境”。——内容节选自“喻红”自述;《历史的时间与众神的时间》,亚历山德拉·孟璐(Alexandra Munroe)

图片致谢《ELLE China》2019年6月刊,摄影:徐晓伟

喻红是中国当下最重要的女艺术家之一,1966年出生于中国西安,80年代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喻红最初接受的是写实绘画技巧的训练,后又发展出其独具的视觉语言,喻红作品的主题核心一直是“人性”与人是如何在这个社会、世界成长和生存,透过画笔下的人物表述其投入于现实和社会的关注情怀和个人剖析。艺术家喻红由于其艺术创作的持续性和丰富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并没有局限在某一概念和某一程式的表达上,而形式上和语汇上的别开生机,更显得出艺术家对自身创作活动活力的持久信任和坚持。

喻红:幻象与真实

长征空间将推出喻红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2020年9月16日下午12时正式启动,开放至2020年9月30日下午12时。此次线上展厅介绍和展示喻红共八幅作品,呈现她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以平行建构的方式感性地糅合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联结空间概念与日常生活景象、游弋于幻象和真实之间,最终关心的仍旧是在群体中人性的处境。

展览现场:“喻红:平行世界”,2015,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 

只有当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绘画作品所叙述的情感与历史照片的区别时,我们才能够真正进入到它所传达的个人情感体验的世界。

——节选自《目击成长》Nicole Hess《关于喻红作品的叙述与解读》

性别角度中的觉醒

——喻红:“她”系列

继2002年《目击成长》系列启动后,喻红在2003年开始创作另一个主题——《她》系列。

喻红的《她》系列,把对女性处境的关注更加凸显出来,展现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女性的生活,以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境遇、不同知识背景的女性作为表现对象,以肖像的方式管窥她们真实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感受她们的生活方式的痕迹。《她》系列中的人物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世界、时代和事件都要通过她们个体的生活而反映出来,尊重个体自身的生活意义,哪怕是最为卑微的生活,以及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生命的觉醒。——参考、节选自夏可君,《喻红的“她系列”:图像的迷宫与个体的真实》

喻红认为图片和绘画的并置对比使个人与社会,历史与当下有了多重的目光。时间线索的加入使人有机会跳离现在。重新回头看到生命中那些让人感动的东西。毫无疑问,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观念性。但这些观念不是空洞的纯理性的,它有很多可触摸可品味的东西。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更多的可解读性。

作品中的影像部分展现了理想世界中的精神追求和表现欲望,揭示出人们在影像中的表情是虚拟的和理想化的,与日常生活中的表情是不同的。喻红将这两种现实用影像与绘画并置在同一视觉中,以全面陈述“她们”的影像生存。——参考、节选自邢杰,《别样的喻红》;2006年“翟永明-喻红”访谈

自我意识中的观察

——喻红:“肖像”系列

喻红曾说过,“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视角里。我很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无论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过去的还是未来的。”策展人杰罗姆·桑斯描述“肖像”系列作品通过反复描绘自己、家人、朋友,观察人是如何在这个世界里成长,变化和生存,展现了极具表现力的、和真人等大的人像作品,激发出作品与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连接。

在 “肖像”系列的创作的过程中,喻红与作为肖像模特的朋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将访谈的影像记录、剪辑制作成型为纪录片《十个朋友》,产生了喻红和被采访者的对话、观众与绘画中人物的对话,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以这种“人和人”之间对话的方式深入地呈现出来。——参考、节选自2007年“江梅-喻红”访谈

《一个人的天空》

2019

布面丙烯

230 × 270 cm

问询Inquire

在《一个人的天空》中喻红刻画了中国著名的音乐人、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在纪录片的采访中他谈到在音乐这条道路上的挣扎与坚持,新时代中仍旧不放弃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诚恳,在这片名为音乐的天空下坚守着一个人的理想与信念。

《十个朋友》纪录片,张亚东片段

《内腔》

2019

布面丙烯

230 × 270 cm

问询Inquire

艺术家张爽出生于中国北京,她于中央美术学院取得艺术学士(中国画)学位之后,前往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及东京艺术大学深造,随后自2003年起她举家于美国定居。张爽的艺术创作伴随着她个人经历的转折,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几段求学与生活生涯,在采访中她也谈到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与生活际遇之下,是如何发生了持续的思想裂变,并体现在她近年来的众多创作之中。

《十个朋友》纪录片,张爽片段

1989年喻红第一次画张爽,《灰色肖像》,布面油画,龙美术馆收藏

“0-Viewpoint”(0-视点) 系列是张爽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主题创作,关注身体与自身内在的心理变化,着重表现了-种与身体有关的情感和心理反射。从某种程度上说,“0-视点”是张爽调适自己与外界关系的心理坐标,也是所有潜意识的一个系统的表达出口。如果说“0视点”是艺术家开始关注真实的个体身体和身份的起点,那么这之后她又由此从个体逐渐走出,开始质疑文化语境、价值体系和权力结构,以及对复杂人性的探究,这种自我审视也构成了“0-视点”一条深邃的流动性的线索。

展览现场:“张爽个展:软体”,2018,万营艺术家空间,河北,石家庄(图片来源于网络)

艺术家张新军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张新军2005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硕士学位。在这段时间的艺术实践中,他对绘画与身体的距离感保有不确定性疑问,意识和经验的协调性技能让他感到局促,身体的物理消耗或劳作体验使他抛开意识的游离而更接近于动和做的自然。

《十个朋友》纪录片,张新军片段

张新军,《绿窟窿》,2015,帆布,金属

张新军的作品《绿窟窿》是他运用数学几何的办法将他偶得的物体或空间按照特定比例放大,借助绳子的牵拉,作品缓慢被支起,成为又一个物体或空间。

张新军,《舟》,2012,行为

张新军作品《舟》则发生在环形铁路。从黑桥一段可攀越进入的铁路开始,他用木舟和浆在一条铁轨上滑行,另一条铁路有火车运行,木舟的运动方向和火车相对。行为持续两小时,在铁路和马路交叉处停止。

张新军,《矿》,2017,木头,螺丝,墨水,泥土,稻草

作品《矿》由粘土块和“煤块”组成、粘土块,或“身体泥土”作品是艺术家用自己身体压制定型成肢体之间负空间的三维印记,比如他的腋窝,或在他紧握手时指间的空隙。展现出他对于生活、自身的身体,以及他周遭环境所带有表演性的游牧的观察。

虚实空间中的混沌

——《白马》《城市边缘》

“喻红的绘画是一种历史绘画,但这些画作并不遵循普世的历史时间。相反,它们呈现了多重宇宙的困境,每一个宇宙都是真实的,但没有一个通用的。与现实主义共存的是不可思议的场景与不可能的物理作用。我们看到人群、地方、山峦、火焰,还有云朵,但没有一样事物的表现符合我们对世界应该所是的认知。”—— 段落节选于文章《历史的时间与众神的时间》,亚历山德拉·孟璐

《白马》

2019

布面油画

225 × 212 cm

问询Inquire

在喻红的新作中,喻红深入研究了绘画史上的经典动物母题——马,试图建立传统文化符号在自身创作中的象征结构。画面中,“汗血宝马”对应的“形”与“色”在喻红笔下同时显现,她保留了“马”的形态,而将“白”处理成一种肤色特征,实则不乏为艺术家自身内心形象的隐喻,“宝马”向天空中跳跃飞翔,画面中的“马”形象大于左侧的黄山,这样的画面结构处理和安排不同于一般的大山大河的描绘,体现了在当下社会的大环境中,以人为本,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主人翁精神。无论是社会、自我或是哲学命题,绘画始终是喻红回应和探索周遭世界的方法论。

《白马》局部细节图

《城市边缘》

2019

布面油画

270 × 230 cm

问询Inquire

“当我们离开现实生活的世界,身处云端俯瞰世界的时候,依然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疲惫、惊悬、色情、犯罪、孤独纠结在眼前,它们杂糅的云雾、闪电、爆炸向周围迸裂开去。这种景象也许可以说是一种重生,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重生和毁灭或许仅仅是一阵烟雾而已。在整个当代社会,我们感到失去了秩序,失去了稳定,无法判断,无法确定,太多事物同时共存,我们的身体无法适应这些变化。”这是喻红在自述其绘画时所表达,但喻红不只是在图绘时间现实失控所产生的戏剧场景,而是在描绘她个人对未来感到焦虑的精神状态,一种黑暗的“魅”。——参考、节选自“喻红”自述、文章《历史的时间与众神的时间》,亚历山德拉·孟璐

《城市边缘》局部细节图

娑婆世界中的万相

——《坤乾》

《坤乾》呈现于喻红个展“游园惊梦”,201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作品《坤乾》完成于2014年,是喻红在准备2015年苏州博物馆个展阶段的关键作品,是她对联结空间概念与日常生活景象的尝试,以更戏剧性的方法传达生活中充斥的不确定性,寓言般地游弋于幻象和真实之间,是喻红绘画阶段的转折点,藉由艺术家独具的丰沛想象力的同时,亦传递了看似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文化,最终作为一个共同体,在许多部分其实是互相影响和纠结的观点,喻红以平行建构的方式感性地糅合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最终关心的仍旧是群体中作为人的处境是支撑喻红作为艺术家创作不间断的关键点。

《坤乾》局部细节图

喻红在2019年于上海龙美术馆个展中提出“娑婆之境”该主题概念,这是喻红个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表达。该概念来源于佛教,意为“需要承担忍耐的世界。” 这个“世界”即为我们的世界,其中每个遭受痛苦的人都是自我欲望的囚徒。在传统印度宇宙观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生命的到来,是为了其前世所为而在今生忍受艰难困苦。“娑婆之境”既是人类以退为进的抵抗,也是人类渴求在逆境中超越伤痛的寄托。

以“当下”封存“过去”并预示“未来”,编织无序性的时间与空间的去窥探敏感脆弱无助真诚的人性。通过对历史的挪用和想象,将各种事件停滞在互不相让的时间与空间之间——古代中国、现代欧洲、当代城市、未来灾祸。喻红召唤自然的与历史的事实,包括在网络图像流中随机捕获的真实人物形象,却将这一切置于历史与自然边界之外的一处宏大场景中,一处夹在真实与幻象中的“娑婆之境”。——参考、节选自“喻红”自述、文章《历史的时间与众神的时间》,亚历山德拉·孟璐

图片致谢《ELLE China》2019年6月刊,摄影:徐晓伟

喻红是中国当下最重要的女艺术家之一,1966年出生于中国西安,80年代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喻红最初接受的是写实绘画技巧的训练,后又发展出其独具的视觉语言,喻红作品的主题核心一直是“人性”与人是如何在这个社会、世界成长和生存,透过画笔下的人物表述其投入于现实和社会的关注情怀和个人剖析。艺术家喻红由于其艺术创作的持续性和丰富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并没有局限在某一概念和某一程式的表达上,而形式上和语汇上的别开生机,更显得出艺术家对自身创作活动活力的持久信任和坚持。

问询

问询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