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专:一切从《今天下午停水》开始(II)

 

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

2023年4月22日中午12时启动,开放至2023年5月21日上午11时59分。

 

作为“第二手文字”,《今天下午停水》是一种语言的装置,或者说是一个“文字的集装箱”。吴山专说:“无用的句子是《今天下午停水》的基础。”这种无用文字的集合,除了“修旧利废”、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之外,还具有更加深层的意思。吴山专要追求的,是一种文字的民主状态,而非所谓文学实验。对吴山专来说,实验文学的创作空间是一个虚构,这个虚构建立在文学自治的基础上,已经赓续了一百年。他绝不纠葛于现实、虚构与表述之类的文学议题。对于真实与虚构,吴山专说:“任何故事都不可能是假的,它要么在这里发生,要么在那里发生。真和假的问题在于——作家能写完他(她)的一本书,证明每本书都是假的。书是假的,需要证明的话,证明我们已经习惯于假的了。《今天下午停水》写完了,是假的。假是真的惯性。因为说明什么是真的‘能量’是假的。”

 

 

当被问到他们的工作领域时,吴山专画了一张图。这张图显示了两种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透视与投射。自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透视法的世界观确立了我们的日常姿态,即主体—客体之间的目的论式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往往从日常上升到政治,最后到神学结束,其终点-灭点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原点,那是上帝的居所,最终的原因、理由和目的,其视野是一个封闭的锥形;而吴山专与英格的工作却是投射式的,从这个“原点”出发,穿越政治,最后抵达日常[1],这是一个朝向无限开放的反锥形,那是吴与英格用“完美的括号”所标识的领域,是最初和最终的at large。[2]

 

 

当被问及“无常”和“机缘”时,吴山专的回答是:“假如机缘为‘因’,而万物皆有‘果’,那么人生便不存在机缘。当机缘变为事实之际,悲剧也由此产生。我在创作的时候,采用的是一种‘加补’方式。我以加法取代了机缘。若再无加补余地,则意味着已到达终点。至于无常,道理也一样。”

 

当被问及他的小说的命运时,他说:“《今天下午停水》还没有被扔掉,是因为我们的未来还没有结束,今天还可以使明天成为现实,今天还可以把昨天做得更好。”

 

——引自高士明《一个无政府主义的结构: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的物权及其他》

 

[1]然而此日常并非作为经验之出发点的最初的日常,这是日常的“开放域”。这与其说是一种反向的运动,不如说是一次穿越形而上学原点的旅行。

[2]这是一种本质的政治学差异——其一是以透视为模型的“目的政治”,而后者则预示了一种以投射为模型的“关切政治”的差异。此处涉及到拉图尔(Bruno Latour)所论述的从现实政治(Realpolitik)向“物的政治”(Dingpolitik)的转换。

 

 

关于吴山专

 

吴山专(1960年生于中国)。作为中国'85美术新潮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吴山专的艺术实践打破了诸如“观看”,“凝视”和“体验”这一类约定俗成的视觉艺术概念,他的身上汇集了草根智慧、思想实践与当代艺术的荒诞精神。吴山专与他的妻子英格合作,将你带入一个需要“阅读”的世界。他们不是视觉奇观的创造者,而是推翻真理,提出各种假设的智者,是意识形态的伪造者和日常神学的阐释者。

吴山专将自己定义为罪犯、中间人、观光者和劳动力。吴山专创造的不是所谓艺术品而是“吴的物”。从90年代早期以来大量的“吴的物”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完全开放,“超越界限”的渴求;吴山专对于数学和逻辑的沉迷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感觉到一种奇特的真理。对于一个听命于各种各样的信仰和习惯的社会来说,这是一种“伪造的”真理。萨特有句话说得好:“人就是一包无用的激情。”而吴山专就是用这种无用的激情来发现“无用的真理”。二十多年来,伪字、物权、单性、二手水、观光者信息、完美的括号、鸟先于和平等一系列“无用的真理”成为吴山专所建构的个体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元素。这种意识形态就是对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观念系统和经验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在观念艺术普遍面临重新思考的时期,吴山专表现出观念创造的活力与思索的能量。他的作品饱含幽默与犀利的智慧,表现出反形而上的主动性、对日常政治的洞察力和对权力系统隐性工作以及民主现状的敏感。

 

 

吴山专:一切从《今天下午停水》开始(II)

 

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

2023年4月22日中午12时启动,

开放至2023年5月21日上午11时59分。

 

作为“第二手文字”,《今天下午停水》是一种语言的装置,或者说是一个“文字的集装箱”。吴山专说:“无用的句子是《今天下午停水》的基础。”这种无用文字的集合,除了“修旧利废”、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之外,还具有更加深层的意思。吴山专要追求的,是一种文字的民主状态,而非所谓文学实验。对吴山专来说,实验文学的创作空间是一个虚构,这个虚构建立在文学自治的基础上,已经赓续了一百年。他绝不纠葛于现实、虚构与表述之类的文学议题。对于真实与虚构,吴山专说:“任何故事都不可能是假的,它要么在这里发生,要么在那里发生。真和假的问题在于——作家能写完他(她)的一本书,证明每本书都是假的。书是假的,需要证明的话,证明我们已经习惯于假的了。《今天下午停水》写完了,是假的。假是真的惯性。因为说明什么是真的‘能量’是假的。”

 

 

当被问到他们的工作领域时,吴山专画了一张图。这张图显示了两种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透视与投射。自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透视法的世界观确立了我们的日常姿态,即主体-客体之间的目的论式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往往从日常上升到政治,最后到神学结束,其终点-灭点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原点,那是上帝的居所,最终的原因、理由和目的,其视野是一个封闭的锥形;而吴山专与英格的工作却是投射式的,从这个“原点”出发,穿越政治,最后抵达日常[1],这是一个朝向无限开放的反锥形,那是吴与英格用“完美的括号”所标识的领域,是最初和最终的at large。[2]

 

 

当被问及“无常”和“机缘”时,吴山专的回答是:“假如机缘为‘因’,而万物皆有‘果’,那么人生便不存在机缘。当机缘变为事实之际,悲剧也由此产生。我在创作的时候,采用的是一种‘加补’方式。我以加法取代了机缘。若再无加补余地,则意味着已到达终点。至于无常,道理也一样。”

 

当被问及他的小说的命运时,他说:“《今天下午停水》还没有被扔掉,是因为我们的未来还没有结束,今天还可以使明天成为现实,今天还可以把昨天做得更好。”

 

——引自高士明《一个无政府主义的结构: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的物权及其他》

 

[1]然而此日常并非作为经验之出发点的最初的日常,这是日常的“开放域”。这与其说是一种反向的运动,不如说是一次穿越形而上学原点的旅行。

[2]这是一种本质的政治学差异——其一是以透视为模型的“目的政治”,而后者则预示了一种以投射为模型的“关切政治”的差异。此处涉及到拉图尔(Bruno Latour)所论述的从现实政治(Realpolitik)向“物的政治”(Dingpolitik)的转换。

 

 

关于吴山专

 

吴山专(1960年生于中国)。作为中国'85美术新潮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吴山专的艺术实践打破了诸如“观看”,“凝视”和“体验”这一类约定俗成的视觉艺术概念,他的身上汇集了草根智慧、思想实践与当代艺术的荒诞精神。吴山专与他的妻子英格合作,将你带入一个需要“阅读”的世界。他们不是视觉奇观的创造者,而是推翻真理,提出各种假设的智者,是意识形态的伪造者和日常神学的阐释者。

吴山专将自己定义为罪犯、中间人、观光者和劳动力。吴山专创造的不是所谓艺术品而是“吴的物”。从90年代早期以来大量的“吴的物”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完全开放,“超越界限”的渴求;吴山专对于数学和逻辑的沉迷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感觉到一种奇特的真理。对于一个听命于各种各样的信仰和习惯的社会来说,这是一种“伪造的”真理。萨特有句话说得好:“人就是一包无用的激情。”而吴山专就是用这种无用的激情来发现“无用的真理”。二十多年来,伪字、物权、单性、二手水、观光者信息、完美的括号、鸟先于和平等一系列“无用的真理”成为吴山专所建构的个体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元素。这种意识形态就是对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观念系统和经验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在观念艺术普遍面临重新思考的时期,吴山专表现出观念创造的活力与思索的能量。他的作品饱含幽默与犀利的智慧,表现出反形而上的主动性、对日常政治的洞察力和对权力系统隐性工作以及民主现状的敏感。

 

问询

问询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