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东西,不可能逃出你看到的东西。”
“把所有吸引你的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就是你的观点。”
——刘韡
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2023年2月1日中午12时启动,开放至2023年3月1日中午11时59分。
刘韡的作品呈现出的,是冷静与暴力、无厘头与清晰、简单明确与一言难尽等诸种彼此矛盾着的品质的奇特结合。他的作品冷、楞、狠、快、硬,这数种感觉融汇、化合为一种独特的气质。
刘韡,《东方2020 No.1》(局部)
在刘韡看来,几乎所有现行的艺术实践都只是一种表演,一种舞台化的受到保护的东西。这绝不是那种流俗的反美术馆情绪,而是一种强烈的介入世界和引发行动的欲望。作品中要有某种致命的东西真实发生,正如一根锲入现实的闪亮的钉子,一剂强行注入社会机体的病毒。这是无法无天的快感,对于行动感的迷恋,一种不表态的激情。
刘韡,《东方2020 No.1》(局部)
在今天,人们对于媒体经验已经习以为常。当艺术家们竭力警惕“视觉的沉沦”之时,刘韡希望做的,是完全篡夺媒体对于视觉的宰制权。 用“看”来“占有”——这是在媒介图像时代火中取栗。通过对于真实事物的霸道切割,刘韡认可了媒介对于现实的主权,并把它据为己有。在用技术-媒介把世界图像化的过程中,这个蛮横暴力的“视觉-行动”主体在媒介与世界之间达成了和解。
——本文节选自高士明《不表态的激情》
关于刘韡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刘韡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他的创作将发生于中国的无数政治及社会转变所导致的视觉和智力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近期个展包括“刘韡:散场/OVER”(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0);“看不见的城市”(克利夫兰当代美术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2019);“幻影”(长征空间,北京,2018);“全景”(三星美术馆,首尔,2016);“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Sensory Spaces 4”(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术馆,鹿特丹,2014)。
“你做的东西,不可能逃出你看到的东西。”
“把所有吸引你的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就是你的观点。”
——刘韡
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2023年2月1日中午12时启动,开放至2023年3月1日中午11时59分。
刘韡的作品呈现出的,是冷静与暴力、无厘头与清晰、简单明确与一言难尽等诸种彼此矛盾着的品质的奇特结合。他的作品冷、楞、狠、快、硬,这数种感觉融汇、化合为一种独特的气质。
刘韡,《东方2020 No.1》(局部)
在刘韡看来,几乎所有现行的艺术实践都只是一种表演,一种舞台化的受到保护的东西。这绝不是那种流俗的反美术馆情绪,而是一种强烈的介入世界和引发行动的欲望。作品中要有某种致命的东西真实发生,正如一根锲入现实的闪亮的钉子,一剂强行注入社会机体的病毒。这是无法无天的快感,对于行动感的迷恋,一种不表态的激情。
刘韡:东方2020 No.1 (局部)
在今天,人们对于媒体经验已经习以为常。当艺术家们竭力警惕“视觉的沉沦”之时,刘韡希望做的,是完全篡夺媒体对于视觉的宰制权。 用“看”来“占有”——这是在媒介图像时代火中取栗。通过对于真实事物的霸道切割,刘韡认可了媒介对于现实的主权,并把它据为己有。在用技术-媒介把世界图像化的过程中,这个蛮横暴力的“视觉-行动”主体在媒介与世界之间达成了和解。
——本文节选自高士明《不表态的激情》
关于刘韡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刘韡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他的创作将发生于中国的无数政治及社会转变所导致的视觉和智力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近期个展包括“刘韡:散场/OVER”(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0);“看不见的城市”(克利夫兰当代美术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2019);“幻影”(长征空间,北京,2018);“全景”(三星美术馆,首尔,2016);“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Sensory Spaces 4”(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术馆,鹿特丹,2014)。